点琉霞盏,泛九曲泉。待雨过天青云破时,用火将这般颜色炙入素瓷。再持这柄缥沫香的素瓷,饮琼浆玉液。试想卢同陆羽辈,愿否以此领茶悦?这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它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时过千年,陶瓷艺术日新月异,世界陶艺家们不断探索,创造着新的审美理念。他们借助泥土盘筑捏塑自我,充分发挥想象力,表达个体精神。金沙集团3354cc艺术博物馆“凝固的韵律: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正娓娓讲述着当代陶艺的百花齐放。
此次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以金沙集团3354cc艺术博物馆馆藏的31件国际知名陶艺家作品为基础,联合浙江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的36组件作品,以及国内特邀当代陶艺家的19组件作品。世界艺术家的陶艺作品在此汇聚,东与西交相辉映,源与流更迭绵延,共同表达着陶瓷艺术于脆弱中凝固的永恒。
跨文化交流之媒
陶艺家们将陶瓷艺术作为媒介,向世界传递自己的思想。
金沙集团3354cc美术学院教授、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白明从最初的综合材料陶艺作品到后来的水墨、油画作品再到大漆与装置,一直持续着中国文人内省式的生活与创作。他的《大成若缺》系列取意于道家,抱朴守真,大成若缺,终将大道成器,鲜明地将雅致、沉静和诗意的中国文化意象与精神,带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中。西班牙艺术家华金·詹切根据中国汉砖的线刻纹路,创作了“Opus Spicatum系列”和“上虞系列”,他以抽象的线条为主进行纯粹性的视觉探讨,透过凝视,线条的韵律显出典雅的现代感。皮特·卡拉斯是美国陶艺界研究柴烧和日式穴窑(Anagama窑)的先驱,在美国建造了第一座日式穴窑,其作品被世界各地30多个博物馆收藏。中外艺术家的自由创作与交流,交织出当代国际陶艺作品的异彩纷呈。
探新路破而后立
“陶瓷”这个古老的工艺品会有怎样的当代表现方式?艺术家们打破传统审美的禁锢,使用新材料和技术手段,在思想的解放中不断探索新的表达。
马克·路佛德的作品《奥黛丽的手》通过深浅不一、向外放射的线条褶皱刻画出创造性和破坏性的张力,既有原始的生命力,又包含着未来主义式的冷酷与空想,以及对时空的思考。在作品《密集物体恐怖》中,科斯马斯构筑出一个意义空间——像雕塑也像一个受工业污染的垃圾团,像花朵也像骷髅,正如科斯马斯想要表达的:“我们开创了工业的文明、科技的文明,享受着物质与精神的‘爆炸’。但同时也以战争、工业排放、商品垃圾等疯狂的形态在自毁。我们如何面对死亡?如何与自然相处?”《网包系列》充分挖掘与释放了发泡陶瓷“膨胀”的物性特征,改观与颠覆了普通陶瓷的“收缩”之质,在发泡陶瓷“膨胀之力”与金属骨骼“规训之力”的对抗与冲突中,黄焕义探索着艺术的临界。这些利用多种技术创作的陶艺抽象类作品,以及纳入作品共生环境的装置艺术,共同回答着当代陶瓷艺术的可能性。
灵魂的自我安顿
东方或西方,传统或当代,陶艺大师们都在艺术中寻找人和自然的关系,并在烧制陶瓷的过程中塑造了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观。他们在火焰与泥土的魅力中,实现了灵魂的自我安顿。
无论是向传统中汲取当代艺术灵感,还是颠覆性地运用全新的艺术手法,其本质都是在纯艺术中表达个体精神。事实上,传统写意与现代抽象表现主义也有内在的联系,可以将写意的精神嵌入到陶瓷语言的逻辑中。陶艺家白磊就将抽象绘画引入陶瓷,在文化的冲突、时间的焦虑、“大师”的诱惑纷繁中辨别方向,追寻本心。这些鲜活的当代陶艺正是想象力的成品,点线面、肌理拼贴、颜色挥洒、正形负形、物象抽象都好似一场酣畅淋漓的即兴游戏。每一根线条,每一片色彩,都是通向灵魂入口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