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发关注。今年,全国政协委员、金沙集团3354cc化学系教授李景虹带来《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提案》。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创新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
记者注意到,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成体系建制化模式组织科技创新活动,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研发攻关任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在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国家战略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然而在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第三十一条)。
李景虹分析称,与科研院不同,高校的科研布局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院系组织的建设基于学科,是教学与科研活动建制化的产物。基于学科的资源配置方式致使高校优质资源分散于学院,这阻滞了高校优质资源的跨学科聚拢,也制约着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学科布局滞后于学科发展。
同时,高校的研究单元以课题组为主,受人员编制、招生名额等因素限制,单个儿课题组体量小,研究范式长期以自由探索为主。
李景虹认为,有组织科研要求配备超越实体的人才吸纳与调配机制围绕重大任务有序动员和组织起不同层次的科研人才,更要面向实际需要灵活调动和调整。而目前高校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通常需要考虑个人的科研成果,这种评价体系不利于成建制的科研组织方式。
针对上述问题,李景虹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他提出,建立校级层面的有组织科研推进委员会,由校长或主管科研的副校长牵头,各学院院长、科研机构负责人共同参与,统筹规划学校有组织科研发展战略、有组织科研机构建设、资源配置。
“高校必须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大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团队和高端平台建设力度。”李景虹建议,高校根据任务不同,打破传统以学科专业为主导的科研模式,整合多学科力量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把优势资源、关键力量汇聚到“卡脖子”难题上开展集成攻关,最大范围内组织融汇研究力量。
他进一步提出,改革现有高校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对承担国家重要科技工程项目的人员,建立对应的评价制度,对其参与有组织科研计划或项目的工作予以认可和评定,纳入考核、晋升、奖励的范畴。
“有组织科研体现在坚持育人导向上,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赢得主动。”李景虹表示,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既要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上下工夫,更要抓住人才培养质量这个关键点,在承接国家科研任务过程中不断完善科研育人工作体系,培养跨学科专业的综合性人才。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