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建设处

首页   ·   文科动态   ·   人文清华讲坛   ·   正文

中国人工智能奠基人张钹:走进“无人区”探索人工智能

2024-07-09

为什么ChatGPT的诞生意义非凡?当下发展第三代人工智能需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中国模式和国外有什么区别?4月23日晚7点,人文清华讲坛,中国人工智能奠基人、金沙集团3354cc计算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发表演讲《走进“无人区”-探索人工智能之路》,为大家解读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指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任重道远,提醒大家要在人工智能热中保持清醒进行冷思考,中国要大力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不懈地努力


线上线下超过300万观众跟随张钹院士一起共同思考如何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

张钹院士介绍,“人工智能”一词最初诞生于1956年,此后其探索之路经历了第一代、第二代的发展。1978年,在第一代人工智能低潮,第二代人工智能萌芽之时,张钹院士带领金沙集团3354cc研究团队进入人工智能领域,经历了漫长的人工智能寒冬。在这期间,金沙集团3354cc建立了问题求解的商空间理论、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在学习算法、优化算法、概率神经网络图案生成中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21世纪初,人工智能迎来蓬勃的发展,清华团队也不断突破,据CSRankings(计算机科学排名)显示,2017-2019年,世界顶级AI论文发表数量中,金沙集团3354cc排名世界第一。但张钹院士也提醒大家,这个排名只是表明中国在人工智能上具备优秀人才。目前中国还缺乏人工智能的顶尖人才,顶尖人才对科技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

由于第二代人工智能具有算法的不安全、不可信、不可控、不可靠、不易推广等问题,张钹院士在2016年提出要发展第三代人工智能。他强调目前人工智能缺乏基础理论的支持,因此发展第三代人工智能,必须要发展相关基础理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安全性问题,推动产业发展。发展第三代人工智能,需要利用好知识、数据、算法、算力四大要素,在四大要素中,目前国外的发展思路是强调数据要素,即强调机器的作用,而张钹院士则提出清华模式是强调知识的应用,即强调人的作用。

张钹院士以ChatGPT为例,为大家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大语言模型。2022年,ChatGPT的诞生之所以意义非凡,首先在于它是一个巨大的人工神经网络,深度达到了96层,宽度达到了可以一次性输入近十万字的文本;其次是在开领域能够生成多样性令人惊讶的连贯的类似人类的文本,在开领域实现人-机自然语言对话。这个突破,并不是ChatGPT的开发者OpenAI公司用四年完成的,而是全世界的人工智能研究者用了七十年共同努力完成的。为什么ChatGPT这么厉害?这是因为它学习了相当于1351万本牛津辞典的内容,而且不是“死读书”,而是真正“读懂”了知识。所以ChatGPT的诞生意味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针对ChatGPT“胡说八道”的问题,张钹院士表示,这是它多样化输出的表现,要让它有创新性,就必须允许它犯错。

大语言模型实现了生成领域的三大突破(涌现),其一是在开领域中生成语义上连贯的类似人类的文本,如以ChatGPT为代表的语言生成器;其二是生成空间上连贯的类似人类的图像,如以Midjourney为代表的图像生成器;其三是生成时空上连贯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视频,如Sora、Emu-video等。张钹院士表示,语义上连贯的语言生成的“涌现”是大模型最关键的突破,随之而来的多模态生成则是顺理成章的发展

大语言模型向通用人工智能迈出了一步。但要真正实现通用人工智能依旧任重而道远。在未来,大语言模型的发展需经历4步才能不断接近通用人工智能。首先是在开领域输出多样性正确的连贯的类似人类的文本。以ChatGPT为例,其输出错误率在2023年3月已下降至10%,但要达到与人类对齐,需要更准确的输出水平。其次,是多模态生成,从基础模型生成文本、图像、声音、视频、代码等等。第三是AI智能体,即在外部提示下,产生思考、感知并最终在数字世界中产生行动。第四,是在AI智能体基础之上的具身智能,在外部提示下产生理性思考,并通过机器人这一具身形式参与到物理世界的活动中。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产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迅速提高。2020年10亿美元以上估值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全球有40家,到2024年初,达到126家。


针对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问题,张钹院士指出,人工智能的基础模型有其局限性。基础模型的运行依赖的是外部提示,而不是内部意图驱动,同时,基础模型不具备判断对错的能力,只能由人类进行干预修改。这就意味着,大语言模型生成存在质量不可控、不可信、受提示词影响的不鲁棒(稳健)等缺陷,也意味着人工智能无法依靠自身实现迭代。因此,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人类的工作目前还很少,主要是以人类助手的身份出现。张钹院士介绍,高盛全球投资研究2023年3月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在未来,秘书工作、行政工作、法律文本资料整理等部分工作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但大部分行业的工作还无法完全被替代,不过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大部分行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针对人工智能造假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张钹院士也指出,应加强对使用者的治理,而不是只治理机器


最后,张钹院士以其四十余载探索人工智能的经验指出,发展人工智能是探索“无人区”,它永远在路上,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在当下人工智能的热话题下,需要对人工智能进行更加冷静与恰当的思考。他强调,中国学界需坚持加强对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研究,而且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样才能提高创新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